首页 > 历史小说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终于住上了玻璃房

第九百九十六章 元祐大典(2/3)
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好书推荐:
  今年二月份,又从中书舍人迁给事中。

  如今本官升到了朝议大夫,贴职进龙图阁待制,赐金鱼袋、准服紫。

  甚至还捞到了一个爵位——以佐天子,顾问朝政之名,封为临江县开国候,食邑四百户。

  所以,傻子都知道,此人已经得了赵煦的荫庇。

  虽未进入赵煦的核心小圈子,却也是外围成员。

  而赵煦接纳、庇护刘攽的原因非常简单。

  刘攽一张嘴,胜过十万大军!

  这位中古的抽象大师,在赵煦眼中,就是大宋孙笑川(这有些辱刘攽了,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差不多)。

  没有他,赵煦想要动儒家的那些东西,真的有些难度。

  但有了他,好多事情就好办了。

  比如说衍圣公,多么神圣的名字。

  但刘攽一句:此孔子家小二郎。

  瞬间,衍圣公的光环被打的粉碎。

  故此,赵煦对刘攽爱护有加,也就能够理解了。

  而文彦博此举,既拍了赵煦的马屁,又顺着赵煦的意思,将刘敞引出来。

  既然刘敞是忧国忧民的忠臣,自然,他的弟弟刘攽也是。

  其子刘奉世,勉强也算是了。

  说起刘奉世这个旧年吴充的谋主,在被赵煦贬到随州后,可能是醒悟了,也可能是觉醒了。

  总之,他开始沉迷于‘格物致知’之道。

  据说他到任后,就亲自去了当年沈括被贬居住之地。

  将沈括夫妇留下的东西,仔细清点后,派人送回了汴京。

  然后派了他的儿子,拿着他的亲笔信登门拜访,张口就是‘末学后进’,向沈括请教起了‘格物致知’这一圣人大道。

  沈括伸手不打笑脸人,只能是回信,送了一一堆自己和苏颂的文章。

  刘奉世得后,如获至宝,日夜钻研。

  从去年开始,他就不断的在汴京新报上以‘随州居士’的马甲,刊文鼓吹‘格物致知’。

  不止如此!

  被贬之后的刘奉世,还利用自己是吴充昔年最信任的幕僚的身份,在吴安持案后,写信劝说吴家低头。

  据说,吴家肯和离,并将王氏嫁妆甚至是王氏与吴安持所生的儿子,一起送回江宁。

  刘奉世的作用非常大!

  毕竟,吴家在吴充死后,一直以来就是以政治愚蠢和反应迟钝著称。

  偏吴安持案后,迅速低头服软。

  这背后,肯定是有人劝说的。

  而且,此人必定和吴家的关系,亲密非常。

  不然,吴家人是听不进去的。

  总之,刘奉世自从被贬后,就是一副非常想进步的样子。

  赵煦自然是胸襟开阔的。

  他自也就原谅了刘奉世当年在朝时的不懂事。

  迅速接纳了这个旧党叛将。

  元祐二年,刘奉世就自随州迁襄州,随后升为提举荆湖北路刑狱公事。

  今年正月刚过,再次下诏,拜其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兼知潭州。

  让他去给蔡京当大后方,负责广南西路与交州开发的物资中转、钱帛输入、蔗糖北上等事。

  同时,这也是给刘奉世的测验。

  看看他是否真心投靠,真的愿意成为赵煦的爪牙。

  赵煦可不想,召回一个和他的新政唱对台戏的守旧派。

  话又说回来……

  赵煦看向文彦博,嘴带笑容,赞道:“太师,不愧是四朝元老,国家柱石!”

  “胸襟之开阔,足可为天下典范!”

  文彦博听着,当即答道:“老臣受恩深重,为天下社稷,为祖宗大业,为陛下……那些许委屈,不过些许风霜而已!”

  说着,老太师就很装X的弹了弹袖子。

  赵煦见着,顿时笑了起来:“太师,胸怀天下,腹有社稷,朕实钦佩!”

  须知,刘攽也好,刘奉世也罢。

  和文彦博,严格意义上来说,都算有仇。

  刘奉世当初被贬,就是因为他和吕陶、上官均等人,上书说什么‘文太师以后就不要上朝了’。

  搞得文彦博发了脾气,最后还是赵煦亲自下场,才哄了回来。

  刘奉世因此被贬。

  至于刘攽……

  满朝大臣,他都送了绰号。

  文彦博岂能没有?

  而刘攽给文彦博送的那个绰号,着实是有些杀人诛心——八十四。

  为什么?

  这就要提起这个绰号的来历——当初,刘攽在帮着司马康给司马光料理完后事后回朝,被赵煦命为 百灵阁提供了要离刺荆轲创作的《我在现代留过学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九百九十六章 元祐大典在线免费阅读。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新书推荐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作者删除

Copyright © 2021 百灵阁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地图导航 地图XML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