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小说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耶律洪基的提议

第九百七十七章 杨家将的全新用途(1/3)
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好书推荐:
  元祐三年二月辛巳(初四)。

  向太后下朝后,回到保慈宫中,开始批阅起今天的奏疏。

  她这个听政太后,从去年开始就将手中的权力,逐步的向福宁殿方向转移。

  先是在十月份下诏,命有军国事,宰臣当请旨于福宁殿。

  今年正月,又借口雪寒久阴,自身德薄,于是诏文臣自待制以上,武臣自遥郡以上,转迁除授,皆当先请旨于天子。

  大臣们自然是高呼娘娘圣明。

  于是,她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,到得如今,差不多只保留上朝听政、批阅日常奏疏的权力。

  其他的,都已基本交还了天子或者交由都堂宰臣去处置。

  这既是她的性格所致——她不是个爱权、恋权的。

  也是能力所致——从前两宫垂帘,太皇太后还能拿主意,做决断,她只需打个辅助。

  如今她单独听政,好多事情其实她都是不懂,尤其是民生、经济、刑狱方面。

  好在她不恋权。

  福宁殿方面能接过去的权力,她统统让渡过去。

  福宁殿暂时还不能接受的东西,她便统统交给都堂宰臣去处理。

  如此一来,倒也是安安稳稳的将这大宋天下给稳定了下来。

  自单独垂帘以来,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
  但在宰执大臣的辅佐下,在福宁殿的天子的决断下,都一一平稳度过。

  哪怕是从去年开始,刚刚才停下来的雪灾,也并未造成什么乱子。

  一切都是井井有条。

  内外也都是一片称颂之声。

  向家的命妇们入宫的时候,都说如今坊间已将她和东汉的明德太后相比。

  这让向太后在听后,喜不自胜。

  因为啊,这位明德太后,乃是被人认为是‘两汉之最贤太后’。

  也是第一位荣膺了女中尧舜这个头衔的太后。

  最让向太后开心的是——明德太后与她一般,都没有自己的儿子。

  而明德太后能青史留名,获千古称颂,是因为她抚养教育了一代明君汉章帝。

  如今,坊间将她比作明德太后。

  自然的,她所抚养教育的,也当是宋室的汉章帝了。

  于是,从此言行举止,都模仿明德太后。

  好几次公开在朝堂上,与大臣们说:“待六哥长大,吾退居后宫,含饴弄孙,不复听政,此我之志也!”

  于是,真的只做一个无情的奏折批阅机器。

  一般,都堂宰臣递上来的劄子,她都是批一个‘可,卿家之意甚好’,就交到门下省去复核。

  给事中驳回,她就发回都堂,不驳回就落地成为法令、政策。

  宰臣们高兴坏了!

  大宋宰执,还从未有过这么大的权力和政治自由。

  于是,一个个恨不得天天007泡在都堂,只为了尽一切可能和机会,推动他们心中所想的理念。

  今天,也和往常一样。

  向太后在一份又一份的都堂劄子上批阅着‘可’。

  很快的,都堂方面的劄子都批阅完毕。

  通见司又送来了,地方州郡以及御史台方面的劄子。

  这些劄子不算多,也就十来份。

  向太后也就不打算休息,直接拿起来,开始批阅。

  第一份,来自广南东路转运使蒋之奇。

  蒋之奇在劄子上,请示广南东路岑探之乱,对于有罪的诸守将,该如何处置。

  向太后将劄子看完,沉吟片刻,便命人找来了,都堂前不久对这个事情的议论结果。

  然后她按照着都堂的议论,在上面批示:内殿崇班、閤门邸候、广南东路兵马都监、权东南第十一将童政,纵兵害民,赐死!

  封、康、贺、新州都巡检郭昭论罪当死,权且贷命,脊杖刺配沙门岛。

  这两个人之所以被当了典型。

  不是因为遇贼望风而逃——去年年初,岑探起事的时候,跑的人多了去。

  他们两个该死的原因只有一个——杀良冒功。

  而且不是只杀了一个,而是六十三个!

  六十三条人命,换他们两个的命,绰绰有余。

  向太后想了想,提笔继续批示:广南东路转运使蒋之奇,措置有功,加宝文阁待制。

  知新州黄介,临危不乱,挫败岑探,特旨改京官。

  兵马钤辖杨从先,迁一官。

  这便算是结束了这场发生在广南东路的民变。

  紧跟着蒋之奇的奏疏的,是来自广南西路的蔡京的劄子。

  向太后没有看,直接放到一边,打算待会带去福宁殿。

  作为矢志 百灵阁提供了要离刺荆轲创作的《我在现代留过学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九百七十七章 杨家将的全新用途在线免费阅读。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新书推荐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作者删除

Copyright © 2021 百灵阁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地图导航 地图XML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