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小说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耶律洪基的提议

第九百七十五章 平民与宗室(2/3)
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好书推荐:
  即使不能,也可以公考吏员,走他大伯的路!”

  说着,韩五就急匆匆的向外走去。

  其他人看着韩五着急忙慌的身影,大部分人都只是笑了笑,并没有什么感触。

  毕竟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。

  是养活妻儿家小。

  什么科举、什么明算、明法,离他们太远。

  但也有些人的眼中闪现着某名的光彩。

  因为他们家,确实有着一个或者两个,在算术或刑律方面,有着天分的孩子。

  这就是汴京城的特殊了!

  作为一个人口百万之巨,商业氛围浓厚,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。

  在这汴京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耳闻目濡的就是汴京浓郁的商业气息,最经常听到的故事,就是谁谁谁靠着某个产业或者某个事情,赚了大钱,娶了个县主,就是兄弟争产,反目成仇。

  这就是一巨大的筛子。

  很容易的就将那些,对于术算或者刑律敏感的人给拣选出来。

  过去,朝廷不重明法、明算两科。

  所以,便是民间有着术算、刑律方面的天才,这些人也不会有培养的机会和可能。

  但现在,形势变了。

  当今官家,已不止一次的表露出对刑律、术算人才的重视!

  而这科举,说到底就是一句话——学得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!

  只要能卖出去,换来官爵功名,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士人勋贵,其实不在乎,自己要学的究竟是什么?

  想那五代十国的南汉,还曾有过欲为官必先自宫的事情呢!

  也没见南汉的士人抗拒。

  相反,为了官爵自宫之人,如过江之鲫!

  也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,会对此警惕而已。

  但也只是警惕罢了。

  毕竟,如今的科举,依旧是以经义取士,策论定优劣。

  明法也好,明经也罢,都是杂流。

  无论是在前途上,还是在社会地位上,明法、明经进士都不如正奏名进士。

  所以,也没什么人关心。

  ……

  除了民间。

  朝廷的命令和汴京新报、汴京义报上的文章,也在另一个群体中,引发了无数涟漪。

  这个群体就是宗室!

  广亲宅,乃是仁庙庆历年间,以前宰相王钦若的宅邸改建而来。

  专为朝廷荣养太祖第四子楚王赵德芳后人所建。

  故而,居住在此的宗室们,都是太祖一脉。

  属于是如今大宋朝宗室中最被冷落的一支。

  不止是这一支与如今的帝系,在血缘关系上非常疏远。

  同时也因为,这广亲宅的宗室赵世居曾做过大逆,为如今的天家所忌惮——去年,府界胥吏弊案中,就查出过有人私藏赵逆世居所造图谶。

  于是,广亲宅中的宗室们再造重击。

  不止是自身磨勘,开始被宗正寺故意刁难。

  宗子、宗女想要进玉牒的难度也变大了。

  同时,广亲宅中的待遇,也被人为下调。

  曾经新君即位后,开始给所有宗亲普发的本色禄米,现在都变成了折色。

  而且,发下来的都是铜钱,而非交子。

  搞得好多人每个月得专门去交子务那边排队换交子。

  换一次,就得给朝廷再交一笔钱。

  虽然不多,每贯只要二十五文。

  可是,这积少成多依旧是一笔大数字。

  当然,宗亲们也可以选择不换交子。

  但铜钱太重了,而且保管也不易。

  不像交子,揣着就可以走。

  无论是买米还是买炭,都方便的很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广亲宅中的宗室的日子,自然是不好过。

  上面那些辈分比较高,磨勘磨了二三十年,已经升到了遥郡乃至于横班的宗室可能日子还能继续潇洒。

  他们实在不行,还可以嫁女儿!

  一个县主,就是一千贯!

  但下面的低级宗室,生活就很困难了。

  已经开始出现入不敷出,甚至全家人都挤在一个狭小的小院子里,连填饱肚子都是个奢望的宗室家庭。

  赵令爵便是一个这样的宗室。

  作为楚王赵德芳的五世孙,赵令爵是赵德芳次子赵惟宪的后人。

  “阿兄……阿兄……”

  赵令爵刚刚从宗正寺中领完本月的俸禄——不过十五贯而已。

  其中六贯还是宫中小官家和太后、太皇太后因为‘久寒’而给宗室赏赐的‘雪寒钱’。

  一旦天晴,这钱就没了。

  所以他的实际月俸,不过是九贯罢了。

  而这九贯钱,想要维持一个宗室在广亲宅内的生活,是非常困难的。

  旁的不说,单单是人情往来,就够他喝一壶的。

  尤其是这 百灵阁提供了要离刺荆轲创作的《我在现代留过学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九百七十五章 平民与宗室在线免费阅读。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新书推荐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作者删除

Copyright © 2021 百灵阁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地图导航 地图XML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