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小说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耶律洪基的提议

第九百六十六章 人事(3/3)
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好书推荐:
  盐价直接腰斩。

  西夏在这个过程中,赚的盘满钵满。

  大宋沿边各路的豪强、文武官员,同样吃的满嘴流油。

  这使得兴庆府的小梁太后的窘境,大为纾解。

  至少,兴庆府能有资源,重新整军,与拥兵在外的国相梁乙埋相抗衡。

  但,梁乙埋也不亏,他同样靠着边境贸易榷市,大赚特赚。

  根据熙河路的报告,这位西夏国相,现在正率军在河西走廊的甘州、凉州、瓜州、沙洲,大肆镇压和抓捕当地的回鹘部众。

  然后,将这些回鹘人往熙河路送。

  无分男女老幼,一个二十贯精铁钱。

  大白高国的国相,正拿着赚到的精铁钱,打造着属于他的铁鹞子。

  此外,这位国相也同样在从熙河路,大量购入丝绸、茶叶,然后转卖去西域。

  对于这个事情,赵煦自然不会自己处理,而是交给了刑恕。

  刑恕也没有功夫关注,就将之交给了他的妻妹夫礼部员外郎赵挺之。

  至于他本人?

  当然是忙着,带新来的辽使,一起逛桑家瓦子,去各大勾栏里听曲。

  新来的这两个辽使,也不是个会客气的。

  他们天天跟着刑恕到处逛,顺便开始买买买。

  除了商货外,他们还开始收集汴京新报、汴京义报。

  乃至于大宋市面上的各种版刻的书籍、知名诗人、词人、画家的各种真迹。

  这事情,自也瞒不过赵煦的耳目。

  石得一很快就将辽人的举动,报了上来。

  赵煦也不以为意,只是让探事司继续盯着。

  就这样,时间慢慢流逝。

  很快元祐三年的正月,就过去了大半。

  在这半个多月中,大宋朝廷,进行了密集的人事变动。

  先是正月癸丑(初五)。

  通议大夫、门下侍郎李常,以资政殿学士,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、知延州。

  接替了已经任满,将要回朝的刘昌祚的位置。

  同日,都堂奉圣旨,以天子潜邸时为延安郡王故,推恩延州,将延州升格为延安府。

  在大宋州升府,不仅仅是政治地位的变化。

  同时也意味着,更多政策与资源的倾斜。

  所以,在诏书下达后,都堂方面当即就提高了延安府的宽剩钱额度,并拨款五万贯,用于延安府府学的建设,同时上奏朝廷,请求在今年科举后,向延安府府学增派五位府学教授。

  赵煦自然应允,顺便给延安府的府学,增加一个算学教授,一个律学教授的编制。

  以此,进一步的向天下人表达,他重视算学与律学的态度。

  到正月乙卯(初七)。

  随着刘安世,被官吏押解出京,踏上前往郴州的荆棘之路。

  赵煦开始按照他自己的心意,拜授御史台的御史言官。

  一大批州郡的中低级文官,纷纷被特旨拔擢,任用为监察御史或者监察御史里行。

  这些人,基本都是元丰年间的进士。

  最年轻的刘逵,甚至刚刚入仕三年——他是元丰八年的榜眼,所以,完全就是毛头小伙。

  便是最年长的秦观,也才四十不到。

  不过,所有的任命,在被人仔细审查之后,上上下下的人都愕然发现。

  赵煦所拜授的人,年轻归年轻,但才干是一点不少。

  哪怕是年轻的刘逵,其在越州的考绩,也是连续三年为中上。

  至于秦观等人……

  不是大文豪的学生,就是在州郡皆有清名的清官,或者地方上官声昭著的能吏。

  所以,朝野上下,都是暗中服气。

  而到了正月辛酉日(十三),赵煦在知会了都堂宰执后,于这天傍晚,与向太后一起出现在内东门下的小殿。

  并在此召见翰林学士刑恕。

  第二天,降出拜授制词。

  翰林学士承旨范纯仁,落翰林学士,进拜为门下侍郎,接替辞任的李常,成为第一个进入都堂的经筵官。

 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。

  当天,宫中降出了密集的拜授制词。

  兵部尚书吕大防,落兵部尚书,拜为御史中丞。

  户部侍郎章衡,进拜为户部尚书,正式接掌户部大权。

  吏部侍郎王子韶,自龙图阁直学士,升龙图阁待制。

  权知开封府钱勰,进为龙图阁学士。 百灵阁提供了要离刺荆轲创作的《我在现代留过学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九百六十六章 人事在线免费阅读。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新书推荐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作者删除

Copyright © 2021 百灵阁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地图导航 地图XML返回顶部